基層要聞
蒲白礦業: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時代“答卷”
寒冬時節,走進渭南市臨渭區閻村鎮三李村,蒲白礦業駐村工作隊和當地老百姓圍坐在一起,熱議黨的二十大關于農村的新部署新要求,結合當地實際討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近年來,蒲白礦業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各項任務,通過協助“幫扶”村莊發展特色產業、拓寬村民就業渠道、強化鄉村文化建設,使三李村走上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用實際行動書寫鄉村振興時代“答卷”。
好模式帶來“致富經”
興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為了讓村民腰包鼓起來,三李村“兩委”和蒲白礦業駐村工作隊經過多方考察,立足村情實際,建立“能人+項目+合作社”發展模式,培育了一大批特色優勢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走進養羊大戶李悶娃家中,只見他一邊打掃清潔羊圈,一邊把粉碎的農作物秸稈拌些飼料放進羊槽里,20多只羊一擁而上,爭相吃了起來。依托精準“幫扶”措施和自身實干,李悶娃成功脫貧致富?,F如今,李悶娃通過養殖奶山羊每年實現增收3萬元;今年6月份,他又增加了3頭本地秦川母牛,預估每年可多增收2萬余元。
在跟“憶鄉愁”手工布鞋制作者王亞銳閑聊時,筆者發現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的她,憑借幾塊布料,一骨碌線、一臺縫紉機成就了她的“小事業”。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如今的“憶鄉愁”手工布鞋通過媒體及電商的帶動,在渭南市臨渭區已經小有名氣,僅12月份已銷售30余雙鞋子,增收2000余元。
同樣努力的還有發展“地攤經濟”的高小軍。三年前,他和家人在享受國家政策易地搬遷入住渭南市臨渭區向陽街道辦向陽社區后,經駐村工作隊協調幫助,高小軍來到夜市打拼創業,靠著夜市地攤收益頗豐。談及致富經,他笑著說:“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感謝蒲白礦業駐村隊的幫助。”
同時,蒲白礦業駐村隊同村“兩委”還積極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花椒種植、奶山羊養殖等技能培訓,真正把培訓送到田間地頭,助力鄉村振興。其中,樂農榨油作坊作為三李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之一,所生產的菜籽油成功通過扶貧消費農產品認證,知名度和產業附加值大大提升,成了暢銷市場的“香餑餑”。
小秸稈撬動“大產業”
秋收之后,秸稈產生量大、時間集中,如何正確處理秸稈,也成為三李村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棘手問題。
“我們立足本地大量的荒溝地、廢棄木材、作物秸稈等生物質原料充足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生物質項目,既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又促進了鄉村環境改善。”蒲白礦業駐村第一書記王亞鵬說。
2021年,生物質燃料加工一期項目生產“足跡”遍布西安、渭南、延安等地,為三李村合作社帶來7.56萬元收入。同時聯營合作也讓蒲白礦業嘗到了“甜頭”,秸稈作為優質的生物質燃料,在為企業焚燒發電添了“一把火”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成本。今年11月4日,熱電公司提前為蒲白礦區供暖,三李村馳援的5000噸燃料功不可沒。“三李村生物質燃料含硫、氮、灰分極低,燃燒后的灰燼是優質有機鉀肥,很多廠家爭著要,這既實現了燃料循環利用,又節約了大筆廢渣處理費。”熱電公司負責人說道。
此外,蒲白礦業駐村工作隊積極幫扶群眾上崗就業務工,發動群眾開展手工布鞋、盲人按摩店、殘疾人商店、養殖生豬、種植桃園、葡萄、櫻桃等產業,如今村子在外省務工就業135人,省內375人,村子510戶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均獲得了就業機會,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樹文明煥發“新氣象”
如今的三李村以涵養文化新風、提升文明素養、推進人居環境改善為重點,推動各類政策落地,激發人人參與內生動力,不斷改變村容村貌,形成文明新格局。行走在美麗的三李村,阡陌之間,村容整、民風淳、文化興的一幅幅“歸園田居”圖躍然眼前,令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蒲白礦業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多次為三李村“兩委”、困難群眾送去米面油和蔬菜,礦區書法家手書的春聯、“福”字和日歷等“文化大餐”;并積極開展鄉村振興調研、走訪慰問“兩聯一包”結對幫扶對象;舉辦助力鄉村振興“金秋助學 筑夢啟航”活動,為大學生發放助學金、贈送紀念行李箱,幫助貧困學子圓夢大學……有力履行國企社會責任。
“這幾年,我們積極塑造一個潔凈、文明、有序、和諧的生態宜居新三李村,開展了‘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家庭、致富能手’表彰會及重陽節關愛孤寡老人活動;進行土堆、糞堆、柴堆‘三堆’綜合整治,嚴禁露天焚燒垃圾、荒草、秸稈;實行家畜家禽圈養制度;推進移風易俗,簡辦紅白喜事,村民文明意識顯著提升。”蒲白礦業駐村工作隊成員賀鵬遠說道。
其中,42歲的村民高浪既是三李村村醫,又是村文明政策宣傳志愿服務隊的一員。他利用為村民看病接診的機會,面對面為村民宣講黨的政策、身邊好人故事、鄉規民約等內容,用樸實真誠的“鄉音”將文明植入百姓心中。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站在新起點上,蒲白礦業在繼續抓好產業振興,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繼續加大文化建設,講好文化故事,“內外兼修”,著力把三李村建設成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振興樣板村。(蔡成軍 張美心)